关于做好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来源:贺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浏览次数:3,26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既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政协做好凝聚共识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贺州政协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一、充分认识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凝聚共识是政协性质定位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新时代人民政协的这个性质定位与生俱来就负有凝聚共识的任务和要求。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任务是最广泛地团结联系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凝聚共识,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二)凝聚共识是政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建言资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共识同样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挑战更加错综复杂、前所未有,更加需要我们把凝聚共识摆在突出位置,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政协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锚定使命任务,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建言资政方面继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从而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让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紧紧团结在一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三)凝聚共识是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提高协商议政质量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迫切需要。汪洋主席多次强调,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把履职质量导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各项履职活动要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把提质增效贯穿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的举措,建立新的机制,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正面发声、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维护稳定,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新时代更加全面地履职尽责。

二、客观认识政协凝聚共识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一)凝聚共识的广度不够。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平时联系相对较少,履职大都停留在完成规定动作阶段,组织开展政协履职活动的频次不多,存在“年委员”“季常委”的现象,委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年度组织开展的培训学习、履职活动,难以覆盖到全体委员,有的委员甚至只在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会上才会露面,难以通过有效的调研、视察、考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形成共识。

(二)凝聚共识的深度不够。当前,由于“两个薄弱”等原因,政协组织更多的是注重做好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和广大政协委员队伍内部的凝聚共识,而在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加强对外交流交往等方面效果不明显,通过委员引领带动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群众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凝聚共识的方法不多。对凝聚共识的认识不足,创新的机制方法不多,认为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就是凝聚共识,为履职而履职,没有真正把凝聚共识嵌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履职活动中。

三、强化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践探索

贺州市政协高度重视凝聚共识工作,在党组织建设、理论学习、履职建设、团结联谊交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进一步强化凝聚共识,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一)建强党的组织,在政治引领中凝聚共识

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只有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的重大政治责任。贺州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自觉将政协工作置于市委的领导之下。健全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探索建立联系无党派人士界、宗教界委员机制。积极探索实行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办法,组织和引导党员委员自觉接受政协党组织教育管理和参加政协党组织活动、进行党性锻炼,更好地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加强政协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载体和内容,开展具有政协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基层党组织联创共建,创建“党建+脱贫攻坚”党建联盟,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机关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升,机关党总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五星级党组织”。

(二)强化理论学习,在理论滋养中凝聚共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学习不仅打基础、利长远,更是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先导和前提。贺州市政协始终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理论学习制度建设,落实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学习制度,形成覆盖全体委员、机关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政协党组推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集中学习,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传达到全体委员,推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和机关干部以理论滋养初心、以实干引领使命,推动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主题开展理论研讨,举办委员专题培训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实践,确保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突出职能作用,在政协履职中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难在凝聚,重在共识。贺州市政协紧扣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各项活动,引导委员感受新成就、领悟新思想、凝聚新共识。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培育打造“3+6”产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推进民生事业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积极议政建言。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智慧、集中发力,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共识,重点围绕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公共交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现实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协商调研,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真实反映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助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赢得广大市民的点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挑战、新考验,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增进大团结、促进大联合,最广泛地汇聚起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组织动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工作,落实工作专班深入所联系的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委员企业服务季”活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全市政协系统、各界别政协委员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合计370万元。

(四)发挥政协统战功能,在团结联谊中凝聚共识

贺州市政协始终把加强团结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最强正能量。加强与港澳台联系沟通,组团赴香港、澳门看望政协委员,介绍内地经济发展情况,增强住港澳政协委员发挥“双重”作用的责任感。拜会香港广西社团总会、香港贺州同乡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加强与港澳各界人士的联系,团结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组团赴台湾,加强与台湾有关方面人士的沟通交流,宣传国家对台政策,助力两岸和平发展。举办联谊交往活动,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我们在一起·同心再出发”联谊活动,进一步加强团结联谊,拓宽团结工作领域,增强团结联谊活力,增进思想政治共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围绕助力规划、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五个东融”,在深圳、珠海分别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政协委员活动日暨企业代表人士座谈会”,积极投入“引企入桂 委员行动”,加强与大湾区政协委员、工商界和各方面人士的联系交往,积极宣传推介贺州,讲好贺州东融故事,凝聚发展共识。


作者系贺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