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政协在履职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作为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拓展了政协工作的新平台、新领域、新空间,有效提高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为助推贺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得
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在政协得到贯彻落实。几年来,市政协党组协助市委召开了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市政协党组定期向市委常委会议汇报本年度工作情况和下年度工作安排,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全体会议事项等,自觉维护党对政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市政协机关党组、纪检组相继设立,党在政协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更为健全。市政协党组坚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保证政协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抓大事、议大事,紧紧围绕大局谋划推进政协各项工作,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政协贺州市委员会的决定。市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召开重要会议、传达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执行市委重要指示和重大决定等情况,以及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及时报告、请示,有效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邀请市领导出席政协协商会议和重要履职活动形成制度。根据全年工作安排,邀请市领导出席政协协商会议和重要履职活动,主动争取市委对政协工作的支持。政协全体会议期间,邀请市委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出席专题会议和大会发言。每年适时分别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出席市政协常委会议,通报市委、市政府阶段性工作的总体把握和重点考虑,并对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
二、建立健全政协协商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协商议政实效
科学制定协商计划。注重“两个紧扣、三个对接、一个确定”:“两个紧扣”,就是紧扣市委的重大思路要求和重点部署,紧扣人民群众的意愿研究确定协商议题。“三个对接”,就是提出协商选题前与党政职能部门对接,与各民主党派和界别对接,与政协委员对接,使协商选题更加契合党政中心工作、符合各界群众意愿。“一个确定”,就是主动听取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年度协商重点的意见、形成工作计划,并报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以增强协商选题和协商活动的科学性。
协同深化调查研究。对年度协商计划确定的重点协商议题,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统筹各专委会资源,组织政协委员、党派界别、县(区)政协等多方面的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采取综合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集中调研与分散调研相结合等方式,在掌握基层实情、强化分析论证上下功夫,力求找准问题症结,增强议政建言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如近年来,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城区房地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等开展了监督性调研,并分别召开专题协商会,提出意见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助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获得社会好评。
探索开展“开放式协商”。坚持协商为民、协商于民,搭建协商议政新平台,使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有更多机会有序参与到各层次协商活动中来。我们在改进大会发言的同时,于2015年初在广西政协系统率先创建了“委员议事议政厅”,并建立起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三年来,依托“委员议事议政厅”,以“双月协商座谈会”为主要载体,先后开展了“温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重点提案督办协商、“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建设”对口协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界别协商等21次协商活动。 “委员议事议政厅”已成为市政协工作运行的新机制、协商民主的新平台、委员履职的新舞台、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努力转化协商成果。明确规定对于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签批的政协重点提案、建议案,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跟踪推动办理、促进问题解决,努力将之转化为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各界关注的重点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时向参与协商的界别和委员进行反馈。每年年初,市政协常委会议听取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上一年度政协提案和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这些举措,增强了政协协商议政的成效,有效调动了政协各党派、各界别和广大委员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提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提案办结率和满意度
建立完善办理协商机制。在系统总结提案办理协商经验、广泛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提案办理协商内容、形式、流程和组织领导等进行梳理和规范。突出协调配合,发挥集成作用,初步形成了广泛参与、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调高效的提案工作运行机制。几年来共召开了54次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为“提”、“办”双方面对面协商交流、达成共识搭建平台,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办理实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提案办理考评体系,增加对承办单位“办理答复是否有针对性”的考核,有效改变了以往有些承办单位“答非所提”或“以工作汇报代替提案答复”的现象。近几年来,承办单位办理答复的针对性强,提案者对办理工作的认可度较高,提案办理过程已真正成为充分协商、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增进共识的过程。
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几年来,市政协在培训提案业务、征集提案线索、拓宽知情明政渠道、协助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撰写提案等方面,积极为委员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如运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委员与政协组织、党政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了提案管理系统,依托市政协网站,涵盖提案提交、审查、交办、办理、答复、反馈、查询、统计等全过程,推进了提案工作的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
四、建立健全委员联络和履职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加强委员日常联络工作。充实配足委员联络机构人员,构建委员联系服务网络,改进委员联系方式,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明确专委会工作任务、组织原则、运行机制,专委会团结界别、联系委员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界别和委员依托专委会开展活动的机制;加强对县(区)政协的指导,联动开展重大履职活动,积极发挥市政协在加强驻地委员联络服务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做好委员工作的合力。
强化委员履职考核与管理。几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市政协委员管理办法》、《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市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暂行规定》、《贺州市本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联动机制》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委员履职评价系统、委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三联系”工作制度(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政协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为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平时经常深入委员所在单位、企业,了解委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委员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委员感受到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几年来,市政协委员累计2920多人次参加了各项调研、视察、协商活动,760多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学习培训。
积极拓展履职渠道。以实施“委员行动工程”为载体,引导和鼓励委员既建言又践行,把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履职为民的重中之重,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策出力。以开展助推教育扶贫“六个一”活动作为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载体,发动广大委员并联系港澳台地区及内地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为教育扶贫捐款捐物。通过搭建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政协特色的履职活动载体,为广大政协委员发挥作用提供了着力点和落脚点,使委员干事有舞台、建议有渠道、工作有作为。
五、建立健全机关“三基”建设机制,提升服务政协履职的水平
夯实基层组织。结合机关实际,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着力强化支部的主体责任和政治功能,努力做到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等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启动机关书屋书吧、委员活动室、党员活动室、书画屋等建设工作,着力营造深厚政协文化氛围,打造温馨“委员之家”。
强化基础工作。修订完善机关各项制度规定,明确岗位责任,规范办文、办会、办事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防控,着力抓好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确保机关各项工作协调统一、精干高效地运行。
提升基本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励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政治定力;对标工作一流、结合机关实际,认真检视和查找不足和短板,激励干部勇于责任担当,积极进取作为;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强化干部教育、管理、选任、监督、考核等工作,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得到新提升,机关服务履职、服务委员、服务基层“三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市政协机关连续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作者系贺州市政协委员联络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