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方式,是政协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而提案质量则是提案工作的生命,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提案本身的价值,也反映了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在政协工作实践中,笔者感到,提案质量不光是推动承办单位落实、解决问题的内生动力,也是激发、维持提案者参政议政热情的内生动力。在提案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提升提案质量放在提案工作的首要位置。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提升提案质量的认识和体会。
一、追根溯源查找问题症结
大凡一份提案的撰写、出台,或多或少凝聚着提案者心血。付出了劳动,当然希望得到收获,期盼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运用,产生预期效果。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件件有回音易,事事有着落难”。相当部分提案提交后,只是收到承办单位的答复、解释,真正按提案中的建议、要求,解决问题,办出实际效果的不多,甚至不乏“文来文去”、相互推诿的现象。久而久之,提案者心生失望,埋怨承办单位对办理工作不重视、不积极、不得力,进而影响参政议政的热情,认为“热心遭冷遇”,既然提了也没用,干脆敷衍了事。这样一来,撰写的提案质量可想而知。质量上不去,使得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觉得没多大意思,只停留在一般答复上。从而逐渐形成“质量不高—办理满意度低—撰写积极性受挫—质量下降—办理效果更差”的恶性循环,提案起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上述问题和现象,在提案工作中确实存在。在对贺州市政协提案工作的观察、思考、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和矛盾有主次之分,影响提案工作满意率、满意度的因素,当然不排除承办单位欠主动欠认真、搞应付走过场的方面,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冷静地进行审视反思,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还得更多地从提案质量本身去查找,正如俗话所言:多见失手的锤,少有不响的锣。其实一份提案如果内容有理有据、建议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条件成熟,绝大多数承办单位还是乐意采纳、积极落实的,大多数情况确实是由于我们的提案质量不够好或者办理落实的条件不具备,影响了办理效果。
细究之下,提案质量不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提案者本身认识不足和态度问题,如极少数人把委员更多地当成是一种政治荣誉,而缺少了一份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平时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走访采集工作,不注意调研思考,全会召开前才“临时抱佛脚”,或闭门造车,或草草撰写,应付交差;而有的委员则是自身参政议政能力欠缺,或政策水平不高,或囿于行业视野所限,或知情明政不够,对全局缺乏准确了解,所提的建议内容空泛、滞后,不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就是老生常谈、翻炒冷饭,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令承办单位无所适从,难于落实,只能作文来文往的答复,自然谈不上产生社会效果,达到“提办”双方都满意的境界。
二、多措并举提升提案质量
近几年来,贺州市政协在如何提升提案质量方面,抓住关键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提案工作的满意率、满意度逐年得到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注重抓好培训学习,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几年来,市政协依托市委党校,多次举办规模大、层次高的委员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政协机关的领导、专家上课,增强委员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开阔委员的视野,帮助委员更好地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职能,掌握提案撰写业务知识;并适时组织委员到兄弟市政协考察学习,加强对外交流,有效地提高委员的提案工作水平。平时,市政协还以各种形式鼓励、引导委员们自觉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力求吃透上情,熟悉市情,使履职方向正确,参政议政有依据有准绳,撰写提案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认真组织调研,力求提出更多富有真知灼见的提案。调查是高质量提案产生的基础,研究则是高质量提案形成的关键。每年,贺州市政协都分期分批,由政协领导带队,组织专委会、县(区)政协、政协参加单位联合开展调研视察活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介绍情况,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知情明政,收集素材,集思广益,深入论证,增强提案的广度深度和针对性。
三是大胆创新工作方式,超前策划,精心选题。政协提案工作部门承担着提案组织、征集、审查、立案、交办、督促检查等任务,在提升提案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专委会把握规律性,注重分析提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做到全面服务,全程跟进,全力推动。如每年全会前,提前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印发提案参考目录;组织各专委会、政协参加单位以及党政部门联合进行提案工作调研;把提案审查工作前移,指导提案人修改提案等,有效提高了提案的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打造重点提案和集体提案,形成了提案法制委遴选、各专委会提炼、主席会议审议、市党政领导阅批的重点提案工作机制,如近年来,市政协报送的《关于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等五件重点提案均得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平时,市政协各委室还主动加强与各参加单位、县(区)政协的联系沟通,就集体提案的选题、调研和撰写进行研究商洽,共同推动集体提案质量的提升。
四是坚持突出履职为民的主旨,全力抓好民生提案的征集。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人民政协履职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委员维护群众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履职形式之一。几年来,贺州市政协把“多为老百姓说话”作为履职的着力点来开展提案工作,注重引导提案人围绕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改善民生积极建言献策,每年涉及民生问题的提案都占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贺州市二届政协五年间,全市共立案有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留守儿童监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民生提案接近500件,占提案总数的66%,办复率达100%;三届政协以来的近两年里,民生提案更是越来越成为政协全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实践证明,民生提案相对而言容易找准问题,容易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承办单位容易办理落实,社会效果尤为明显。如2012年8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农村调查,探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一老大难问题,并提交了《关于加强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目前,该建议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极大促进了贺州市广大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又如在近年来的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中,有的小学因条件不具备,无法安排学生食宿,由于山高路远,一些学生上学行路难,干脆辍学。针对这种现象,2012年初我们提出了要从实际出发,可并的并,该分设的教学点仍应分设的提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了这一建议,把一些已撤并的教学点重新恢复,有效地巩固了入学率,学生及学生家长皆大欢喜。
五是实行评选表彰制度,以典型带动提案质量提升。这些年来,贺州市政协不断改进和完善优秀提案评比办法,坚持开展优秀提案评选活动,每年政协全会前,严格按照关于开展评选的文件要求,对有调研基础、有问题深度、有完整实施建议的提案进行遴选,评选一批优秀提案,通过典型带动,逐步强化委员的“精品意识”,提高委员撰写提案的水平,通过实行激励机制,树立榜样,推动提出更多“建言睿智、献策可用”的提案。
三、加强督办反促提案质量
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是提案工作的两个“牛鼻子”,二者互为辩证统一、双向互动的关系,提案质量是前提、基础,是内因,没有质量的提案等于一纸空文;办理质量是外因,是结果,没有好的办理质量,再好的提案也是白费功夫。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反作用于内因,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近年来,贺州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提案办理的科学化水平,较好地推动了提案工作的开展。
一是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阅批重要提案的工作机制。提案办理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贺州市政协采用建议案形式报送党政主要领导,通过高位推动落实,提高提案办理成效。近几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对政协报送的十几件重点提案作了重要批示,市政府领导对重点提案答复文件实行签发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
二是形成了多层次的提案督办机制。我们坚持由主席会议统筹部署提案督办工作,制定相关方案,由分管副主席领衔重点提案督办,各专委会负责跟踪督办本委对应联系的提案,以点带面,层层落实,扩大提案跟踪的覆盖面。每年市政协由班子领导带队,通过组织开展“提案办理工作服务周”活动、提案办理工作视察活动、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等,加强“提、办”双方的工作互动,使提案办理工作得到充分的协商、沟通。
三是争取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围。经过协调,市委、政府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底由市政协机关对相关单位的提案办理工作进行绩效考评,使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极大保障。与此同时,市政协还进一步健全提案办理评议、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宣传力度,为提案办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提案办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工作合力日益增强,承办单位在办理提案过程,改进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提案人则感受到了劳动价值实现所带来的欣慰、光荣和心理满足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认真写提案,撰写好的提案的责任感、积极性,促进了提案质量的提升。
“下准一颗子,走活一盘棋”。提案工作是一项关联性、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善于抓住提升提案质量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提案撰写和提案办理,促进提案工作见实效,上台阶。
(作者系贺州市政协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