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是广西唯一的贫困县(区)全覆盖的设区市,全市五个县(区)中,富川、昭平两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钟山县、八步区、平桂区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何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展现政协作为,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贺州市政协主动靠前,重心下沉,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作用,在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开展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为群众增收献策、向减贫摘帽进言,迈出了履职为民的坚实步伐。
用好“话语权” 做脱贫攻坚的“献策者”
人民政协不是权力和决策机构,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具有话语权、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贺州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库”、“智慧团”作用,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在调研角度、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综合运用协商会议、视察、提案等形式,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2015年以来,共形成相关专题调研报告6篇,提交并经审查立案的精品提案24件,目前已全部办复。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2017年11月,贺州市政协主席牵头组成调研组,深入富川瑶族自治县以及其他县(区)的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行政村,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本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快补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扶贫产业;三是积极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切实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更深入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六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问题。上述建议对策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调研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后,大多转化为政策措施,从而有力推动了本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贺州市政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一主线,组织委员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动旅游扶贫”,“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等专题开展视察,并提出一批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均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采纳落实,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目前,贺州市已有“富川脐橙”、“钟山贡柑”、“八步三华李”、“芳林马蹄”、“昭平凝香翠茗”、“南乡麻鸭”、“信都三黄鸡”等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大贫困乡村群众通过大力发展上述特色农产品种养,已逐步开成了优势产业,成为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用活“参与权” 做脱贫攻坚的“实干家”
“做一个有情怀、有热度、有担当的政协委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这句朴素的话语,是贺州市政协2016年9月换届后,新当选主席陆海平,对市政协委员的“主席寄语”,几年来一直被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奉为圭臬。
2015年底,贺州市委作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后,市政协迅速行动起来,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上发出倡议,号召全市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策出力。几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动政协干部深入联系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牵头和其他后盾单位干部职工一起攀穷亲、找穷根、谋增收、促脱贫,落实帮扶内容、计划和措施,明确时间表、进度表,切实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办好事、做实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市政协班子成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分别挂点联系八步区南乡镇江坪村、昭平县木格乡陆屋村等10个贫困村,涉及126户贫困户。在实际帮扶工作中,市政协干部始终视贫困群众如亲人,经常进村入户开展送温暖、谋增收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帮扶工作。3年来,贺州市政协总计为挂点联系贫困村、帮扶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1200多万元。
与此同时,贺州市政协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委员根据自身实际助推精准脱贫、贡献智慧力量。目前,市政协委员所创办的“南乡麻鸭养殖合作社”、“乌鸡养殖基地”、“鹅塘有机稻米种植地”、“茶油生产合作社”、“昭平故乡茶叶”、钟山罗汉果种植基地诸多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与3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吸纳和带动贫困户2500多户种养特色农牧产品,引领大批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教育扶贫是政协组织发挥独特作用的重点工作领域。2015年4月自治区政协召开助推教育扶贫工作座谈会后,贺州市政协及时贯彻落实,把助推教育扶贫作为政协履职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委员行动工程”的主要内容和载体,组织引导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投入助推教育扶贫“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为教育议政建议活动、结对联系一批学校、完善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捐建一批学校图书室、培训一批乡村教师、资助一批贫困学生),取得明显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市、县(区)两级政协委员共为贫困乡村中小学校争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资金4680多万元;捐建图书室52个,价值640万元;捐赠教学设备器材2390件(套),价值620多万元;培训乡村教师48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230人;帮助贫困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365人,自主创业93人。如2016年底,贺州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企业的负责人,到贺州学院走访座谈,就建立校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达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框架协议。几年来累计帮助280多名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用实“监督权” 做脱贫攻坚的“巡查员”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为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正面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从2015年起,贺州市政协立足本市还有267个贫困村、35.2万贫困人口的实际,采取持续推动、久久为功的方式,连续三年组织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对各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监督性专项视察,督促工作落实。为保证监督实效,视察活动开展前,市政协整合市、县(区)政协委员中的特约监督员队伍力量,分成若干小分队深入贫困村进行蹲点调查,认真摸实情、对资料,查找减贫摘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如2016年4月,市政协在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性专项视察后,提出了一系列“精准帮扶、精准统计”的建议,得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采纳,从而推动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精准管理“四个精准”工作机制的出台。
与此同时,贺州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脱贫攻坚中政策落实、资金监管、项目推进等重点内容,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选派特约监督员方式进行监督,督促联系乡镇、村组实施好扶贫项目,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提高扶贫资金效益。2017年7月,市政协针对贫困群众异地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4个视察团到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八步区、平桂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监督性视察,提出“整合资金、集约安置”、“优先安排搬迁贫困户进入工业园区就业”、“统筹推进异地搬迁小区学校、商业、医疗配套设施建设”等可行性建议,得到相关县(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践行“心中有人民”的几点体会
政协在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就当前之言,脱贫攻坚是人民政协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各地政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参与其中,主动担当作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建言献策,认真抓好脱贫攻坚联系县、乡(镇)、村的工作,动员、倡议政协委员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有钱出钱、有技出技、有力出力,切实从情感上、责任上、使命上助推脱贫攻坚。
充分体现政协特点,发挥政协优势。政协机关不同于政府工作部门,手中没有项目审批权和大量扶贫资金;但政协组织有一个特点,这就是智力密集和联系面广,政协组织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去积极联系多方力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助推脱贫攻坚是政协履职为民的重要途径。政协委员来自群众,是社会各界群众的代表,必须“接地气”、“贴民心”,在政治协商中真诚为民建言,在民主监督中及时反映民意,在参政议政中尽心为民办事。通过开展助推脱贫攻坚活动,各级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积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帮扶,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拉近了各级政协、政协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彰显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不忘初心、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
进一步创新政协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协应加强对政协委员践行履职为民,助推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的独特优势,积极搭建统分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履职平台,打通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的路径,方便委员发挥个人专长和资源优势,扶困济民。
(作者系贺州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